羊水栓塞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
羊水栓塞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,其发病急骤,病情凶险,死亡率极高。当羊水和胎儿的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时,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反应,包括肺动脉血管痉挛、肺高血压、右心室压力升高、缺氧、心肌和肺微血管损伤,甚至可能导致左心室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还可能出现大量出血、子宫收缩无力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。因此,对于羊水栓塞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至关重要。
护理诊断
生命体征监测: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,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异常。
出血与凝血功能评估:准确测定出血量,观察血凝状况,评估是否存在DIC的风险。
肾功能监测:观察尿量、尿色及性质,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。
感染风险评估:由于羊水栓塞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,需警惕肺部和生殖道感染的风险。
心理状态评估: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,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。
护理措施
保持呼吸道通畅:专人护理,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,必要时给予高流量湿化氧气吸入或气管插管正压给氧,以改善肺部通气功能。
留置导尿管:保持导尿管的通畅,观察尿的排出量和性质,及时反映情况并采取措施,防止肾功能衰竭。
定时监测生命体征:定时测量血压、脉搏、呼吸等生命体征,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,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。
预防感染:在各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,正确使用大剂量抗生素,防止肺部和生殖道感染。
配合实验室检查:做好血小板、凝血酶原时间、纤维蛋白原定量、鱼精蛋白副凝试验、凝血时间等血样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工作,及时反映异常数据。
产科处理:根据病情和胎儿情况,迅速决定分娩方式。若胎儿不能及时娩出,应立即做好剖宫产手术前的准备;若宫口已开全或接近开全时发病,应及时做好阴道分娩及手术助产准备。产后对无法控制的阴道流血患者,应予以子宫切除术。
营养支持与心理安慰: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,同时关注其心理状态,提供必要的心理安慰和疏导。
循环支持: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,保证输液通畅;监测并控制好液体出入量平衡,稳定循环状态以保障重要脏器供血。
羊水栓塞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需要全面、细致且及时。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、预防感染、提供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等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,提高患者生存率。同时,加强与家属的沟通,确保其充分了解病情及相关护理措施,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整个诊疗过程中,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,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生命。